半岛体育app中际联合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4-22
 半岛体育app报告期内,受行业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及风电场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风电零部件供应不足,零部件运输时间及施工时间加长等使得公司相关产品的安装及验收进度放缓,影响了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在此情况下,公司围绕既定的战略发展规划,一方面在现有业务领域中加大国内及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提升主营产品在现有风电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进行

  半岛体育app报告期内,受行业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及风电场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风电零部件供应不足,零部件运输时间及施工时间加长等使得公司相关产品的安装及验收进度放缓,影响了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在此情况下,公司围绕既定的战略发展规划,一方面在现有业务领域中加大国内及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提升主营产品在现有风电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进行新行业、新领域的业务拓展,为公司未来业绩长久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39.96万元,同比下降9.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12.94万元,同比下降33.05%,实现每股收益1.02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50,398.52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6,315.65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99%。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7,189.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25.01万元,增长比例26.92%;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54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9件。公司主要产品累计获得欧盟CE认证、RoHS认证、REACH认证,北美UL认证和ETL认证、俄罗斯海关联盟认证等128项国内外资质认证。公司3SLift内卡式防坠器、3SLift外卡式防坠器、3SLift畜牧业检修平台、3SLIFT逃生包、3SLIFT自动盖板等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

  公司参与编制的《风电企业绿色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第2部分:能源数据采集要求》(T/CIIA032.2-2022)团体标准于2022年度发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编并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项。

  2022年8月,公司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公司研发测试中心具备了实施特定检测和校准的专业资格。2022年10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向公司颁发了GWO基本安全培训服务认证证书;2022年11月,公司获得了北京消防协会单位会员资信证书;2022年12月,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成功入围了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和2022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品牌营销体系建设,打造高效能品牌营销团队,建立完善营销网络,持续提升公司营销能力,加强公司品牌护城河。

  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市场洞察,洞悉客户需求,解决客户关切,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通过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简单有趣的方式把产品介绍推送给客户,扩大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了解范围,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兴趣,加速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市场化的营销方式将现有产品及新产品快速拓展至更多行业,借助线下展会、线上社媒、行业协会及垂直媒体等多种渠道,迅速将公司产品推向市场,精准触达各行业客户,提升效能。

  报告期内,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公司获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尤其是海外市场,积极推动了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把营销体系建设作为持续推动业绩突破的引擎,深挖营销潜能,提升营销效率,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品牌优势的构建进一步拓宽企业护城河,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在全球风机大型化的趋势下,风机单机容量快速增长,叶轮扫风面积不断加大,轮毂高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柔性塔筒、混合塔架、漂浮式风机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动下,如何降低风机安装及维护的安全隐患、减少人员体能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等成为风电相关企业关注的重点,公司积极洞察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积极改进升级现有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及新的应用环境积极开发新产品,如大载荷升降机、齿轮齿条升降机、智能安全防护产品等,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智能安全防护设备、高空应急装备、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爬梯导向物料输送机等新产品在报告期内陆续开发并推向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培养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

  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是为满足高处作业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的一类专用设备,它可以将作业人员、工具、物料等通过作业设备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各种安装、维修操作,并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其产业链上游包括铝型材、钢材、钢丝绳、电控系统、机械加工、电子电器等生产制造行业,下游包括风电、火电、电网、通信、建筑、桥梁、航空等行业。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升降工作平台术语与分类》(JB/T12786-2016),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举升式升降工作平台、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和异型轨道式工作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属于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电网安全的日益重视,我国高空作业产品应用领域正从传统的市政、电力行业向石化、通信、水电、桥梁、灾害救援等行业领域拓展,公司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除了在风电领域广泛应用外,未来在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领域也会有更多的应用。

  但风力发电行业目前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也是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其行业发展对公司具有较大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新能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赋予新能源承担起我国经济“新增长引擎”的使命重任。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新能源和低碳发展已然成为稳增长的突破口。

  实现“双碳政策”,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为实现碳达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需达到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25%。2022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顶层文件的落地,进一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金融,以及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从顶层规划、开发模式、市场交易、创新技术、安全管理、金融投资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政策体系支撑,为2023年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指引了发展趋势和路径。由此可见,在未来数十年,风力发电行业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风电行业大有可为。部分政策相关文件如下: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文件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风电行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同时,文件还指出,在“三北”地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将重点发展8MW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及13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突破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新型固定支撑结构、主轴承及变流器关键功率模块等。可以看出,步入平价后,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国内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

  2022年8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技术、抗台风型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漂浮式光伏系统。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及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实证实验平台的作用,抓紧补充完善一批标准,形成完善的风电光伏技术标准体系。

  202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完善绿电价格形成机制。鼓励电力用户与新能源企业签订年度及以上的绿电交易合同,为新能源企业锁定较长周期并且稳定的价格水平。绿色电力交易价格根据绿电供需形成,应在对标当地燃煤市场化均价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在成交价格中分别明确绿色电力的电能量价格和绿色环境价值。落实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交易结算等环节的优先定位,加强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衔接。

  2022年12月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能源工作中,要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民生用工程建设;要着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补短板锻长板,加强试点示范应用,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能源法治建设;要着力加强能源监管,加强行政执法;要着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构建更高质量的能源国际合作体系;要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

  可见,在“双碳”和“十四五”政策的指引下,国内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风电等清洁能源电力供应持续增加。同时,我们还看到,不止是中国,欧盟及美国也在2022年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2022年初,美国能源部发布《海上风能战略》,规划到2030、205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30GW、110GW。2022年8月,美国政府通过《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法案恢复此前对海风的30%减免,减免旨在帮助项目开发商降低成本。计划到2035年建设15GW漂浮式海上风电,并且这项计划还旨在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成本降低70%以上,达到每度电4.5美分”。此外,根据GWEC数据,预计2022-2031年,美国海上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容量为35.03GW,年均新增超3.50GW,规模较为可观。

  2022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avonderLeyen)、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afSchoz)、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AexanderdeCroo)、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MetteFrederiksen)、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Rutte)共同参加北海峰会(TheNorthSeaSummit)时,签署了一份关于北海海上风电和相关基础设施共同愿景的宣言《埃斯比约宣言》(TheEsbjergDecaration),承诺到2050年将上述四国在北海地区的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提高到150GW,并就联合海上风电项目、“能源岛”、海上电网基础设施方面开展更密切合作。

  同一天,欧盟正式公布名为“REPowerEU”的行动计划,强调了本土风能在加强能源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旨在让欧洲摆脱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及加速可再生能源扩张。“REPowerEU”计划提议,到2030年使欧盟风电装机容量目标从目前的190GW增至不少于480GW。

  2022年9月12日,9个北海国家(比利时、爱尔兰、丹麦、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和欧盟委员会的部长及高级官员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北海能源合作组织(NSEC)部长级会议上,达成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协议,承诺到2030年开发76GW的海上风电装机,到2040年开发193GW的海上风电装机,到2050年至少开发260GW的海上风电装机,这是欧盟目前设定的2050年海上风电装机目标(300GW)的85%,也是截至目前欧盟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17倍。

  2022年11月,欧盟各国能源部长同意了紧急加快可再生能源许可的提议,并在12月19日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欧盟天然气价格上限协议。这一紧急许可措施标志着欧盟首次在法律中将可再生能源的扩张定义为高于公共利益的问题。欧洲希望到2030年使风电发电量能够满足43%的全部电力需求,远高于目前的15%,以加强地区能源安全,减轻家庭和企业的电价压力。这意味着到2030年,欧洲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190GW增加到510GW。

  2022年,是欧洲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取得突破的一年,欧洲各国对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规划目标分别加以更新,预计到2050年,欧洲达到净零排放目标所需的近三分之一海上风电装机将来自漂浮式海上风电。

  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风力发电业务在未来可预见的十多年内,都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海上风电,未来的增长会更快。

  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始于2004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机制造国。中国电力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3,250万千瓦,持续保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的态势。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在大兆瓦趋势下,我国风电的发电成本直线下降,风电造价将会迎来历史上第一个低点,风电装机规模将会迎来高峰。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

  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步入平价元年,竞价上网成为海上风电发展新模式,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和高可靠性是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际龙头风电企业纷纷加速部署15MW级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工作,国内整机厂商也将眼光投向更大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与应用。同时新增陆上风电项目机组单机容量也在进一步提升,部分陆上风电项目已明确要求中标风机单机容量需达到5兆瓦-6兆瓦。

  2023年2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公布了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风电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风电吊装容量4983万千瓦,累计风电吊装容量达到3.96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16万千瓦,累计吊装容量3051万千瓦。2022年,中国新增风电机组出口(发运)容量为229万千瓦,累计出口(发运)容量达1193万千瓦,出口设备已遍布全球5大洲共49个国家。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2-2031年全球将新增超过315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到2031年年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70GW。其中的29%装机,将在2022-2026年完成,其余的将在2027-2031年部署;从2021年到2031年,全球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增加一倍以上,从21.1GW提高到54.9GW。海上风电在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占比,将由2021年的23%提高到2031年的32%。

  2023年3月27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巴西圣保罗发布《2023全球风能报告》(GobaWindReport2023)。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也将再创新高,达到25GW。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680GW。政策制定者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供应链瓶颈阻碍全球风电的高速发展。潜在的供应链瓶颈可能会危及全球实现2030气候目标——这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节点。

  公司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已应用在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16个行业。

  其中,电网塔架(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塔架)、通信塔架是未来公司产品推广的重点之一,在电网塔架和通信塔架攀爬和作业过程中使用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可以显著降低作业人员爬塔作业强度,提高登塔效率,同时可有效减少人员攀爬坠落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2022年8月25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千米。由此可初步估算截止到2022年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如果按照每千米3基输电铁塔估算,仅220千伏以上输电铁塔就有近265万基。

  在电网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亿千伏安。存量通道输电能力将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6000万千瓦以上。电网计划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国家电网计划投入2.23万亿元。其中,规划建设“五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合计交直流线千米(折单),新增变电(换流)容量2,800万千伏安,投资总额443.65亿元。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骨干网架西电东送受端电力将继续增长为规划的5,200万千瓦,电网的投资及建设均处于快速增长期。

  电网塔架(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塔架)和高层建筑高度较高,作业人员徒手攀登作业和维护的效率和安全性相对较低,在电网塔架和高层建筑攀爬与作业过程中使用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有利于提升作业效率、为作业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防护,电网和建筑行业对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需求量将有所增加。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全年净增87万个。其中5G基站为231.2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88.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3%,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

  随着高压输电线建设长度逐年增长及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日益成熟,电网塔架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同时,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基站数量也快速增长,相应地,做为可以提高电网塔架及通讯塔架维护效率及安全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相关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是为高空作业尤其是特定环境下高空作业、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的专业化设备,主要包括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和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公司产品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领域,并拓展至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行业。

  创新一直是中际联合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研发满足客户新需求的产品,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采用MRP物料需求规划和供应商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兼顾订单需求、厂内安全库存、供应商安全库存,保障公司物料供给充足和库存平衡。公司有一套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供货能力、管理水平、供货价格进行详细评审,准入供应商需要通过准入评审流程后方可建立供应合作关系。采购管理准则为:质量第一、交付第二、价格第三的原则,以实现公司的产品品质保障、平衡订单交付和产品成本的目的。采购成本控制主要通过商务谈判和招投标、寻找根源供应商的方式来实现。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理念为:供应商与公司共同进步。

  2、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执行生产,常规产品以月度、季度滚动预测的形式做计划性备货生产,对于非常规产品,按照定制生产流程执行,即接单后启动研发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作等相关联流程。为应对市场订单波动可能存在的交付问题,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公司在预测备货外,建立一定数量的通用型产品安全库存和原料安全库存,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和交付。

  3、营销模式,在销售环节上主要采用了直销的模式,公司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并在全球市场上争取行业代理商等客户的合作。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参加行业展览、行业会议、在行业期刊杂志及媒体投放广告等方式提高公司知名度。公司为保障业绩增长,控制经营风险,在产品研发、客户解决方案、产品营销、售后服务、质量管控等方面不断加强投入和管理,全力满足客户需求,紧跟市场发展,使得公司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以保障。

  4、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主要客户以风力发电企业、风机制造商等重点客户为主,通过参加客户的招标、商务谈判、询比价等方式获得订单。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主动回访客户等方式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公司美誉度。公司在欧洲、北美、印度和日本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争取全球领域的客户合作。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公司主要通过产品结构、工艺和材料的优化改进等方式,有效降低和控制产品生产成本。

  公司是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要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秉承稳健的经营理念,在高空安全领域耕耘多年,公司坚持以提供3S“Safe(使用安全)、Simpe(操作简单)、Speciaized(制造专业)”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致力于成为在全球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2022年4月公司荣获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颁发的中国风能产业-卓越贡献奖。

  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经营业务,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的获得及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以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在高空安全领域深耕近二十年,在管理团队、研发与技术、品牌、资质认证、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公司管理团队稳定、高效,具备出色的创新思维与经营理念,具有优秀的执行能力。团队主要成员具有在高空安全领域10年以上行业经验,在过往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生产、技术、营销经验,对高空安全作业行业的有深刻理解,在把握对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同时,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视角,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颁发的首都劳动奖状。

  技术创新是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及行业经验积累,公司在专用高空安全作业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54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9件;8款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公司累计参编的8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对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2年8月公司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2022年10月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同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向公司颁发了GWO基本安全培训服务认证证书;2022年11月公司获得了北京消防协会单位会员资信证书。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成为在全球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16个行业,61个国家和地区,风力发电行业是公司产品目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依托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客户主要包括风机制造商、风力发电企业等。目前已实现了国内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前十大新增装机风机制造商的全覆盖,并成功应用于国际多家知名的大型发电企业等。

  中际联合的“3SLIFT”产品品牌在风力发电行业深耕十多年,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2022年4月公司凭借多年深厚的客户合作关系,公司获三一重能2021年度战略伙伴奖;2022年12月公司成功入围了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和2022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

  中际联合秉承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的使命,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为理念,为高空安全作业领域提供以更安全、更简单、更专业为标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继续致力于全球风力发电及其他高空作业领域的发展,服务于从事艰苦事业的人们。

  资质认证优势是公司所处行业的壁垒之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累计获得欧盟CE认证、RoHS认证、REACH认证,北美UL认证和ETL认证等128项国内外资质认证,主要产品均获得了出口市场所需的认证和检测。相关资质认证的取得,既说明产品本身品质优秀,更证明公司具备较高水平的研发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专业、职业、敬业的全球化售后服务团队,国内以8大区域辐射全国,国际覆盖61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德国、印度拥有本地仓储中心和服务工程师,同时辐射周边国家,实现了区域化的交付和服务网络。

  团队成员均为具有丰富安装及售后服务经验,团队服务总时长超过500万小时,安装、维保团队中拥有10年以上风电行业作业经验的人数占比超过25%,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可应对各种复杂工况,保障服务任务高效高质量完成,提升维保质量,保障运维安全。

  公司自主开发的“客服管理系统”可实现塔筒升降机、智能免爬器、助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产品的设备信息追溯、安装过程监管、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年检维护和维修记录实现,同时在线留档可查,在质保期后,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持续的、可定制化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公司凭借对客户需求的及时持续响应、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众多客户信赖。

  公司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构建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演进,使得公司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持续满足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中际联合的管理体系通过了一系列独立的第三方认证,确保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目前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多种严苛的专业以及产品认证,也见证了公司在质量道路上的每一次进步。

  质量管理作为公司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公司创立伊始,浓厚的质量意识就深深扎根于每位员工的心中。为了实现“我们的产品要遍布全世界,并成为那个领域最好的产品”这个宏伟的目标,公司不断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关注售后故障率、开箱合格率等反映客户实际使用感受的关键指标,不断改善供应商供货质量,每一个质量问题的解决都遵循结构化的解决流程,建立QES质量体系文化,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在质量体系管理中通过质量月报、成本损失统计、安全生产月报、合理化建议季报等手段,强化了对安全、质量、成本改善的持续投入。通过基于APQP4WIND下的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工厂检验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质量控制流程,有效地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39.96万元,同比下降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12.94万元,同比下降33.05%,实现每股收益1.02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50,398.52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6,315.65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99%。

  公司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目前主要应用于风电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在产业规模、产品性能、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选择方面,客户更加注重供应商技术研发实力、产品的安全稳定性,品牌在行业拥有的影响力、售后服务响应的及时性、整体解决方案和长期服务的能力。目前,国内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形成了以少数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未来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应用领域的扩大,预计将会有企业陆续进入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领域。

  由于欧美国家发展风电的时间较早、历史较长,风电产业链整体发展较为完善,风电及相关行业部分企业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目前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如丹麦AvantiWindSystemsA/S、美国SafeWorks,LLC、法国TractelGroup和德国HailoWindSystemsGmbH&Co.KG等,其中丹麦Avanti和法国Tractel目前都已经被瑞典企业AlimakGroup并购,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国内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海外公司利用其经验和技术通过在国内成立子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国内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部分企业进入风电高空安全作业设备领域,但产品相对单一,规模相对较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风力发电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乃至未来十几年对中国来说是构建全新的新能源结构,而对公司的业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增加了公司未来业务增长的确定性。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一批重大发展任务,有利于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推动质量强国建设。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应当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深刻理解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有效的落实好这项精神。加强整体质量服务能力的建设,在质量方面走在全球同行前列,为建设质量强国做出贡献。

  公司坚持以提供“Safe(使用安全)、Simple(操作简单)、Specialized(制造专业)”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为理念,同时提供专业的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以此为基础,公司致力于成为在全球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

  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凭借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专业的设计及丰富的高空作业行业经验,深入巩固现有业务优势。围绕发展战略,在巩固和持续提升公司在风电市场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及主营产品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将从顶层设计阶段进入全面部署推进阶段,可再生能源行业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公司以“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以“我们的产品要遍布全世界,并成为那个领域里最好的产品”为愿景,从技术研发、质量标准、生产制造、服务品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在稳固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其他行业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持续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技术改进,不断拓宽公司产品及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巩固风电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加大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客户覆盖范围,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产品在美洲、欧洲和印度等地区的销售推广和售后服务,保证产品安全运行的同时争取获得更多订单。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人才竞争力。基于战略经营需求以“适配”为核心,采用“引进”与“培养”并重的策略,解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问题。外部人才引进能解决公司战略升级及高速发展期的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瓶颈,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可以助力公司建立内部人才供应链体系,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实力。公司将加大在新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对现有产品进行持续技术改进和升级,保证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专利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申请等方式保障公司对主要技术和研发成果的合法权益。

  提升质量管理,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断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基于业务流程集成的管理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业务的发展和满足客户要求。

  降本增效,提高竞争优势。通过规范内控管理,实施预算管理办法,合理压缩成本和控制费用支出;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升产品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公司的主要下游客户为风电行业企业,公司经营和风电行业的发展关系较为密切。风电行业属于新能源领域,其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若未来行业支持政策继续减弱甚至完全退出,可能对风电建设项目产生一定冲击,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在研发与技术、品牌、资质认证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但若未来行业内其它企业通过降价等进行竞争或其它实力较强的企业进入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将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存在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减弱、盈利能力增速放缓甚至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公司所提供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高空安全作业服务可以在电力、电网、通讯、建筑、桥梁等众多领域应用,但现阶段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集中在风力发电领域,而风力发电领域本身客户比较集中,因此公司存在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若未来主要客户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大幅减少或完全取消从公司的采购且公司未能及时开发新客户,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涉及高空作业,因此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方面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控制不当,会出现产品质量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或者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公司发生质量问题或安全生产问题,也会对公司品牌造成影响,不利于公司保持行业地位及开拓新客户,从而对公司经营或业绩造成影响。

  自主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公司也可能面临产品研发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如果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不能按计划研发出新产品或产品性能不再具备竞争优势;或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出现技术泄露亦或出现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被盗用等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经营或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若无法持续推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无法有效管控生产成本、未来受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影响或者公司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公司可能会面临经营业绩下滑和毛利率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