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体育川润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9-03
 6686体育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清洁电力、水电、电站改造、冶金冶炼、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已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新能源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双碳目标加快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公司抓住机遇,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强“风光热电储”综合解决方案竞争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成就工业美好为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

  6686体育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清洁电力、水电、电站改造、冶金冶炼、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已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新能源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双碳目标加快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公司抓住机遇,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强“风光热电储”综合解决方案竞争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成就工业美好为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司高质量创新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所处风电行业受退补政策、风电平价上网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及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放缓;产业链降本对公司产品价格形成压力,叠加成本上涨导致公司净利润减少;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液冷、海上风电业务发展,研发投入的加大使研发费用增加;为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营销费用较同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8,728.73万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人民币-1,869.68万元,同比下降816.97%。

  公司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以液压润滑流体控制及系统解决方案、清洁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液压润滑流体系统是重大装备实现精准控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基础装备,公司基于30年液压、润滑、冷却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成熟应用,结合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及全球30多万台套设备运营数据,为客户提供智能、精准、安全的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液冷温控系统及集成解决方案。公司提供的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及集成在新能源、工业、建材领域已成熟应用多年,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及品牌效应;液冷产品基于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已经通过行业头部客户应用并实现销售收入;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基于公司液冷技术积累具有技术和产品优势,公司将加强市场拓展和应用,加快业务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基于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储能设备、高效换热、余热余能利用的设备与技术的丰富应用,持续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动力锅炉、压力容器、高效换热器、储能设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以风光发电、高效换热、储电储热、能源管理(EMS)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在发电侧储能、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源转换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服务为流体工业技术服务和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液压润滑系统技术服务、智能运维服务、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站式服务平台等。通过专业的智能润滑检测和预诊断,为客户提供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升设备寿命和运行效率。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资料站式供应链服务,实现供应链生产计划、仓储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12.13亿千瓦,在全部发电总装机占比上升到47.3%;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风电和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在“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和主力支撑,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清洁能源转型要求输配端加大风、光等新能源装机的消纳能力并维持电网稳定6686体育。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1-6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730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双重主体,为保证极端天气影响下尖峰用电负荷出力,保障新能源上网、负荷平衡,新型电力体系有望加速建设。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1-6月全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并网21.89GW,同比增长81.5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并网1.1GW,同比增长307%;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57.75GW,同比增长13.36%,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1.46GW,同比增长18.00%。2022年风电并网与招标缺口大,2022年开工受影响的装机将递延到2023年,下半年风电开工需求确定性高,伴随宏观经济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以及2022年大规模招标量的释放,23年迎来机交付大年趋势。据中电联预计,至2023年底我国并网风电容量有望达4.3亿千瓦,以此推算我国2023年新增风电并网装机量有望超过64.5GW,同比增71.4%以上。2023年上半年全国风机公开招标容量39.8GW,其中陆上风电招标34.9GW,海上风电招标4.9GW。各地海风竞配工作快速推进,造价成本不断下降,海风建设加速落地,下半年有望迎来招标放量,全年海风招标量预计15GW左右,海上风电规模有望大幅提升。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风电产业降本增效的持续发展,风电行业作为我国主要清洁能源,未来风电装机容量仍将保持较高规模。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指出光热发电兼具调峰与储能的双重功能,产业链长,其规模化利用将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新增长点。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项目明确储能配置需求,自带储能的光热发电优势凸显,应用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据IEA预测,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广阔,至2030年装机规模预计增长50倍。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较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国内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指出要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多种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和CBES统计,2023二季度国内储能装机容量8.8GWh,招标规模24.1GWh,同/环比+189%/53%;中标规模21.8GWh,环比+185%;产业链价格方面,2023年7月储能系统有价格的8个项目中,均价1.2元/Wh;储能EPC有价格的5个项目中,均价1.5元/Wh。产业链近3个月的价格有所趋稳。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除政策支持外,多重因素刺激行业需求快速发展,新能源装机增长将大幅带动储能的需求增长。国内大储在三季度是招标旺季,美国ITC政策落地后并网量有望积极修复,欧洲户储经历了2个季度的去库存基本临近尾声,海外储能需求十分旺盛,给国内储能企业带来发展空间。

  公司提供的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及集成在新能源、工业6686体育、建材领域已成熟应用多年,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及品牌效应;液冷产品基于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已经通过行业头部客户应用并实现销售收入;公司将加强市场拓展和应用,加大国际业务和海上风电的“双海”战略投入,加速业务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预计,2023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中电联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全国存在2000-3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全国电力缺口可能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2023年4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新建煤电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制造,加快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同时,推进水电站合规扩容,有序发展核电,适度布局调峰气电,以灵活火电支撑新能源并网消纳、调峰调频为保障电力系统逐步转型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2023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指出进一步扩大工业各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有利于推动工业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我国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燃料消耗总量的17%至67%,其中可回收部分占总余热资源的60%。目前工业余热利用率低,余热回收空间大。2023年1-5月,我国工业锅炉产量达8.20万蒸吨,“十四五”期间,随着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基于“双碳”的节能减排深入推进,35t/h以下燃煤锅炉将陆续退出市场,大容量、高参数、高能效、低排放的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比重继续提高;工业领域,燃(油)气锅炉将继续成为市场主流,将面向分散供热、工业用热方向发展,高效、低碳、低氮排放概念锅炉将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发电领域,电热锅炉及蓄热系统随着电力供给侧改革、化石能源发电的减量市场需求会增加,同时生物质锅炉由以往的发电为主向热电联产和供热为主转变。

  公司紧扣国家“双碳”能源结构调整机遇,基于电站锅炉、高效换热、余热余能利用的设备与技术的丰富应用,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动力锅炉、压力容器、高效换热器、储能设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未来将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基于电站锅炉、高效换热6686体育,余热余能利用、熔盐储热、火电灵活性改造、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取得技术及市场突破;融入新的能源商业模式,推动清洁能源装备的台套应用,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根据中电联预估,2023-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需求分别达到54.3GWh、121.4GWh、222.6GWh,整体呈现倍增趋势。随着储能电站规模越来越大以及运用场景的多元化,对储能系统产品的散热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液冷技术方案逐渐成熟,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液冷技术占比预期持续提升。根据观研报告出具的《中国储能温控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在储能领域,2021年我国液冷温控行业市场规模约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4.1亿元,渗透率有望由2021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45%。随着数据中心数量增加、大型机架占比提升,数据中心高耗电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另一方面,AIGC应用爆发带来的高算力需求,国家对数据中心PUE要求持续提升,低碳高质、协同发展的数据中心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具有更高冷却效率的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等辅助系统技术产品正逐步成为冷却可选方案之一。2023年6月,三大运营商联合液冷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布了《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25年预计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应用液冷技术。推进产业生态成熟,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催化液冷技术渗透率的提升。IDC预计,2022-2027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6%,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

  公司的风冷、水冷等温控产品已经在风电领域有多年成熟应用,并形成了公司深刻的细分场景应用技术和经验。公司液冷产品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等优势,可在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液冷产品和温控节能解决方案。

  液压件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基础件,属于工业强基工程中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也是国家推动自主化发展的重点产品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公司将继续在核心元件、关键辅件,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阀、蓄能器、过滤器、换热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元件方向延伸,加强公司自主研发的元件产品认证及专利申请,在扩产基础上持续强化同行业龙头客户合作。

  公司成熟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毛利触底稳步回升;海风、陆风、储能、清洁能源装备业务,均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公司在行业内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和品牌效应,未来将进一步创新研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加强液冷温控、关键元器件的研发投入,加强储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源转换等领域的产品供给,提升“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异性;加大国际业务和海上风电的“双海”战略投入,强化市场开拓管理和海外营销能力,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统筹产业链资源,形成协同/集成优势,提升公司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液压润滑系统技术服务、智能运维服务、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站式服务平台等。通过专业的智能润滑检测和预诊断,为客户提供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PHMS,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升设备寿命和运行效率。未来将加强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服务差异化、标准化、高效化,着力提升服务效率和能力。

  目前国内数字化供应链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不断向各个工业应用场景渗透,在工业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纵深协同等方面都初步显现了应用价值。报告期内,川润物联智造产业园已在西南(自贡)国际陆港正式投运,名列“2023年自贡市重点项目名单”。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聚合中小微企业产品、产能资源,构建智能化协同制造现代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工业品及生产资料展销、智造、仓储、配送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未来将加强与东方锅炉600786)、远东电缆等链主企业合作,以川润物联智造产业园为承载主体,提升链主企业的产能配套服务能力,助力工业企业协同发展,建设自贡智能制造、工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样板,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成为具备创新研发能力,并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的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提供商,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服务、产品质量、生产交付及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发展成为国内技术水平先进、规模化生产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提供商,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品牌竞争优势。公司是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四川机械工业50强、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川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中国重型机械行业2021年度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四川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全资子公司川润液压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润滑液压设备分会理事长”单位;全资子公司川润动力荣获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绿色工厂、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川省第二批绿色低碳优势企业、自贡高新区十强工业企业,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公司控股子公司川润智能荣获“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科技研发项目21项,结题1项,新增专利授权14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川润共拥有244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194项,外观专利9项。

  公司主要产品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设计理念、产品结构、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和优化,其中定制化产品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制造。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平台PHMS,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公司建立了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汇聚了国内顶级院士专家,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公司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质,建立机械工业重大技术装备润滑液压技术设备工程实验室和CNAS认证实验室。公司参与润滑、液压面、冷却方面7项国家标准制定以及发电机组在水冷系统方面2项行业标准制定,其中5项标准已经发布。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主营业务的科技创新工作,参与40多套国内台套开发及规模应。完成了国内“50MW塔式光热发电定日镜液压驱动系统”示范项目研发,国内首台套“300Mvar特高压调相机油系统”、首台“风力发电机组润滑液压冷却综合系统”新产品国产化研制、国内首台100万kW电站机组锅炉部件生产制造、国内首台出口印度5400kW大型立磨液压润滑系统研制、国内首台7000kW中心传动润滑系统研制等多项国内首台套项目研制、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轨道交通“飞轮储能装置”提供核心换热装备、全球首个10MW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项目提供整套储能换热装备、亚洲首批单机容量最大的10MW海上风电机组水冷系统、6.45MW液压润滑冷却综合系统、双轴随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签订首个强制+自然循环转底炉余热锅炉项目等。

  报告期内,由川润提供全套润滑与冷却系统的全球首台16MW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平潭外海开始安装,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纪录;公司为全球首台实现高炉熔渣余热利用技术的锅炉系统提供整套锅炉系统。由川润承制的安德里茨OKIⅡ项目核心部件RB汽包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该汽包刷新全球最大碱回收炉汽包记录,也是川润重型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的重要里程碑;助力国内首台自主研发小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实现国产化制造,将进一步助力我国形成自主燃气轮机配套产业体系。

  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为直销方式。在北京、南京、上海、中山、长沙、银川、天津、西安建立了大客户中心,并在全国16个主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及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市场营销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在客户服务的管理能力上,公司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建立了一站式4s线验店,为客户提供专家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和GE、ANDRITZ、SIEMENS、WINERGY、ZF、金风科技002202)、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运达、南高齿、上海电气601727)、东方电气600875)、三一重工600031)、中联重科000157)、徐工、海螺集团、中建材等国际、国内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技术性能优异、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提升客户价值,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创工业美好。公司优质稳定的客户结构、重要客户稳固的行业地位为公司产品未来的推广、新行业重点优质客户的稳步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汽车零配件质量管理体系,以及ISO3834-2焊接管理体系、ASME认证、CE认证、锅炉A级认证等行业或关键工艺的认证,同时公司还通过CNAS实验室认证,有力地支撑了质量管理的专业性、先进性。近年来,公司通过研发、生产自动化设备和实验室的投入,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高良率。通过实施全质量管理体系,应质量管理软件、APQP、FMEA等具,覆盖技术研发、实验检测、供应链、产现场、管理过程、售后服务等过程的产品全流程质量管理,通过先进的质量管理软件、严苛的艺标准、智能制造产体系和严格的实验检测保障及时、效、品质满意交付。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增长,我司已在全国建立多个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括成都园区(中国最大的液压润滑流体设备、储能温控生产基地)、自贡园区(中国西南最大的动锅炉、压容器和储能解决案产基地)、华东园区(“进口替代”高端液压元件生产基地)。通过推进智能制造、产数字化管理,不断优化艺和精益制造,提升智能制造平,实现客满意的产交付。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行业长期从业经历以及丰富经验,对行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公司运用BLM工具,推动战略规划并牵引业务发展。深化IPD运行,以市场创新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结合MM市场管理工具,打造营销服务大平台并加大投入提升营销管理和服务能力。围绕公司战略发展,加强干部管理梯队建设,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成立OTC组织变革委员会并深化运行,持续建设高效流程型组织,深化运行MTL、LTC、ITR、ISC、IFS等业务流程,并运用IT技术进行固化,强化数字运营管理,导入WMS、SRM、BI等软件系统,不断提升组织效率和管理效率。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面对能源行业新形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持续关注、定期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可能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及时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的优势行业地位,增强公司市场订单获取能力;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提升“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竞争力,积极推进风电、光热、储能、氢能、分布式综合能源、生物质等新能源应用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开拓EPC/EMC等业务;随着海外市场放开,公司将继续投入资源提升国际业务,加强国际市场统筹协调,强化海外营销能力和市场开拓管理,全力争取优质项目;通过管理、工艺和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管理改进,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沉着应对市场变化给公司带来的各种挑战。公司基于现有技术和业务平台上的多领域布局,将持续投入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但存在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制约公司未来业务成长的风险。对比,公司加大对应用领域行业及客户需求的关注,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聚焦于新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团队市场营销,提高新产品切入新的应用领域的速度并提高市场份额,减少新产品投入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风险。

  受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供应链链条调整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对此,公司将加强业务单元的运行质量、业务结构、盈利水平的变化,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及时了解行情信息,提高对原材料价格走势预判,对重要原材料采取提前预订、锁单等措施,保障采购材料的价格基本稳定;同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减少行情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随销售规模的大幅增长而有所上升,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为开拓市场和支持业务发展,公司对部分优质客户给予一定信用支持;受宏观经济、国内消费、投资等因素叠加原材料、物流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存在部分项目暂停、暂缓风险;同时,为应对产能扩充,公司存货采购量增加导致付款增加,对公司经营现金流产生一定影响。到期应收账款风险加大,将导致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金额增加,存在坏账损失增加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加强合同管理、回款监管、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严格管理客户信用风险,同时加强科学的供应链和存货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严格防范经营风险。

  公司持有的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外币货币资金、以外币结算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受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或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外汇汇率变动趋势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惠誉评级将信用挂钩票据(CLN)的11个评级从“AAAsf”下调至“AA+”

  已有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27.37万股,占流通A股0.68%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08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70.6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16%,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63.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60%,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52.9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1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股东人数变化:2023-08-31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08-20)减少449户,幅度-0.90%

  股东人数变化:2023-08-20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08-10)减少116户,幅度-0.23%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