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大运科技”将走向城市发展应用场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08
 半岛体育app今年6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办好赛事、经营好城市,成都将高标准打造先进可靠的赛事信息系统、绿色智能的场馆管理体系、便捷舒适的大运村服务体系和协同联动的城市保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成都大运会智慧化水平和城市智慧化支撑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成都将乘大运之势,以“科技+”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唱好“双城记”

  半岛体育app今年6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办好赛事、经营好城市,成都将高标准打造先进可靠的赛事信息系统、绿色智能的场馆管理体系、便捷舒适的大运村服务体系和协同联动的城市保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成都大运会智慧化水平和城市智慧化支撑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成都将乘大运之势,以“科技+”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提质“幸福城”注入新动能。

  2月27日,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搭载在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上,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作为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是AI卫星互联网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大运号”卫星工程副总指挥赵宏杰解释称,在卫星正式服役后,将重点为大运会提供场馆建设、智慧赛事、生态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服务。

  以“大运号”为代表,一场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为新技术提供了难得的应用场景,成都大运会将是展示成都科技力量的一次盛会。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署了2539盏“智慧树”。“智慧树”除了提供照明服务,它们还搭载接入了无线WiFi、LED信息显示屏、新能源充电桩、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装置等诸多物联网智慧设备。源自成都、牵手冬奥、服务大运,华体科技在大运会场馆周边道路布局了近500盏“智慧树”。“在‘智慧树’的基础上,华体科技还特别增加了成都大运会元素,目前已完成建设。”华体科技董事、副总裁刘毅说道。

  在北京冬奥会以及北京冬残奥会上,“成都造”碲化镉发电玻璃携手“顶流”——“冰墩墩”“雪容融”化身为会发电的绿色路标,成为赛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据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介绍,成都中建材在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参加了大运会运动员下榻酒店的屋顶改造工程,采用绿色低碳、清洁环保的发电玻璃对酒店屋顶进行改造,为大运会运动员下榻酒店提供清洁电能。

  打造“智慧大运”,成都将依托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高标准打造先进可靠的赛事信息系统、绿色智能的场馆管理体系、便捷舒适的大运村服务体系和协同联动的城市保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成都大运会智慧化水平和城市智慧化支撑能力,实现赛事服务全连接、赛事过程全可视、赛事保障全可控,促进实现高水平办赛、便捷参赛、舒心观赛。

  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不但能够让体育赛事更加精彩,也能够推动成都体育科技的创新探索,带动体育产业全新发展。而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能够服务广大市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大运号卫星将以‘航天+大运’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科技大运’‘智慧大运’提供航天科技支撑。”赵宏杰透露,大运会后,大运号卫星还将在未来造福市民生活,包括在地震热异常监测、地表温度反演、城市热岛效应、林火监测、旱灾监测、矿产探查、火山活动预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此外,卫星的发射也将在碳中和、生态保护、地震应急救灾、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为智慧蓉城、绿色大运提供服务。

  聚焦“科技大运”全流程,成都推动科技成果从大运会走向城市发展的“应用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动力。

  “相比其他技术,碲化镉发电玻璃技术碳排放量更低、发电量更多。同时,我们的材料都是从废渣废料里提取,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把矿山留给子孙后代。”潘锦功算了一笔“能源账”,一块碲化镉发电玻璃只需要20克材料,平均每年发电270度,能用至少50年。

  “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非常自豪能为此提供一个手段和工具。”潘锦功指着生产车间里各式各样的发电玻璃说道,新材料的加入使玻璃的强度大大提高,90斤的铅球从高空砸下也不会破碎或影响发电,真正做到了安全、美观、绿色、实用。

  眼下,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也正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在布局低碳产业、开展降碳行动等方面先行先试,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从成都起步,走向全国,成都中建材推动着碲化镉发电玻璃这项新技术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大运号”AI卫星由电子科技大学与国星宇航联合研制,将构筑起全新的观赛体验。“电子科大还有曾经服务于G20杭州峰会的智能警车,有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和其他很多黑科技,都能用科技服务于赛事举办和城市发展。”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表示。

  在曾勇看来,大运会后,成都的城市品质、管理和服务水平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增强“成都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带来的长久红利亦将远远超过体育本身。”

  举办全球性赛事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一座城市创新能力的测试和提升。在科技大运过程中,高校、院所、企业紧密合作,推动一项项“智慧大运”创新成果在成都大运会上运用。

  去年底,成都发布的《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达到50项以上,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

  科研资源处于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的成都,城市创新版图之中聚集了60余所高等院校和一大批科研院所。校院企地联合创新,将为成都接下来举行的2022年世乒赛、2025年世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积累宝贵的技术及经验,谱写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科技篇章。(成都日报记者 宋妍妍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