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海南地理丨百年临高灯塔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04
 半岛体育app灯塔,光的方向,就在彼岸。在环海南岛1944公里的海岸线座大大小小的灯塔。它们当中,有120多年历史的古老灯塔,亦有被誉为“亚洲第一灯塔”的现代灯塔。每当夜幕降临,这些灯塔都会准时点亮,那射向大海的光束,带着温暖与希望,守护着过往的船舶。  这里是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的临高角海边,也是琼州海峡西面的进口处,临高灯塔就静静地矗立在这里。临高灯塔为钢质结构,塔高22米,塔身直径1.88

  半岛体育app灯塔,光的方向,就在彼岸。在环海南岛1944公里的海岸线座大大小小的灯塔。它们当中,有120多年历史的古老灯塔,亦有被誉为“亚洲第一灯塔”的现代灯塔。每当夜幕降临,这些灯塔都会准时点亮,那射向大海的光束,带着温暖与希望,守护着过往的船舶。

  这里是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的临高角海边,也是琼州海峡西面的进口处,临高灯塔就静静地矗立在这里。临高灯塔为钢质结构,塔高22米,塔身直径1.88米,塔形为圆式,楼梯为螺旋式,梯阶82级,周围支撑的钢杆有350条。它的灯光射程可达18海里,是保障进出琼州海峡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航标。

  在海南环岛的25座灯塔中,临高灯塔是相貌最出众的一座,红白条纹是它最明显的标识。它也是最古老的灯塔,守望临高角120多年,它见证了历史亦是历史的一部分。1894年,法国人为了控制琼州海峡而修建了它。50多年后,中国人民在临高角艰难登陆,解放了海南。1997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将临高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 2002年,临高灯塔被列入我国首套灯塔专题邮票《历史文物灯塔》发行,2013年临高灯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标处管理的灯塔之一,临高灯塔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迁。从煤油灯到乙炔灯,再到如今的卤素灯,灯器的不断更新换代,避雷设施、雷达应答器还有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安装,都显示出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在临高灯塔的周围还蕴藏着宜人的景色。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沙滩的西边叫“大鹏湾”,风平浪静;东边波涛滚滚,秋风吹处,涛声不绝,人称”南海秋涛”。

  夜幕降临,临高灯塔发出的光芒照向大海,为过往船舶护航引路。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红白条纹是临高灯塔最明显的标识,灯塔为钢质结构,塔高22米,塔身直径1.88米。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临高灯塔所在的临高角北临北部湾,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是琼州海峡突出的一岬角,三面环海,有7公里长的海岸线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伸向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11年6月9日拍摄的临高角灯塔。此前,百年临高灯塔进行了建成后的首次大修,依据灯塔初建时拍摄的照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文物灯塔进行修复。该工程于2009年立项,2010年12月动工,历时22个月。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夕阳映照临高灯塔,牛眼灯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透亮夺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在大大小小的齿轮带动下,临高灯塔500毫米牛眼旋转灯器有规律的旋转并发光。这个装置很像钟表的机芯。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牛眼灯器除了光学部分是玻璃材料以外,其他部分都是铜制材料。虽然灯器至今已有些年代,但在几代灯标值守员的精心保养维护下,灯器锃亮如新。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清晨,临高灯塔现任灯标值守员、海口航标处的工作人员王健在擦拭清除临高角灯塔牛眼灯器上的盐雾和小飞虫。这是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工作。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1969年,27岁的王光民经过重重审核,到当时属于部队管辖的临高灯塔当上了灯标值守员。年轻的他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他一做就是33年。2002年,在光荣退休之际,王光民获得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锚奖”。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父亲王光民是新中国成立后临高灯塔的第一代灯标值守员,从1969年到2002年退休,父亲连续33年值守临高角灯塔。作为第二代灯标值守员的王健,值守这座灯塔也已经18年了。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清洁完灯器和灯笼后,王健逐级而下,边退边清理台阶上的灰尘。临高角灯塔塔内的旋转楼梯共有82级,他每天至少都要走一趟。这么多年来,他自己也记不清楚走了多少遍。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02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家邮票总局列为《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发行。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1997年10月,临高灯塔与上海青浦泖塔、温州江心屿灯塔、舟山花鸟山灯塔、大连老铁山灯塔一起,被国际航标协会批准为“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并列入1998年出版发行的《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载入世界著名灯塔之列。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清晨,正值退潮时分,附近村民来到海滩上拾螺挖蛤。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村民用工具撬开拇指大小的海螺壳,小心翼翼地取出小小的螺肉。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这是一位村民大约一个小时的劳动收获。“这个螺肉虽小但是味道鲜美,可用来煮汤或者煎炒”,一位村民介绍。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村民用一种自制的工具在海滩边来回移动,动作很像在农田耕作。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找出泥沙中的海螺。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进入夏季后,每天傍晚时分,都有许多市民游客来这里踏浪戏水。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两位当地的音乐爱好者在临高角海滩上,架起音响设备,放声歌唱。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喜欢音乐的市民群众加入进来,站在海滩上,面朝大海放声歌唱。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临高角海滩边,一个游泳圈出租点,经营者是附近的一位村民。出租的两种游泳圈,一种适合儿童用,一种是就地取材的汽车内胎。他介绍说,这种轮胎游泳圈结实耐用,适合成年人玩。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音乐爱好者谢取龙(右)与劳泌鑫在临高角的海滩上放歌。他俩家住临高县城,距离临高角15公里。他们喜欢带着音响设备到各处唱歌,当天是他们第一次到临高角海边唱歌。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