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海力风电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14
 半岛体育app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隶属于“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可细分为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行业,公司所处行业的经营情况与风电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同向关联性。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异常气候等领域的日益重视,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半岛体育app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隶属于“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可细分为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行业,公司所处行业的经营情况与风电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同向关联性。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异常气候等领域的日益重视,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在中国,受益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以及政府相应指导政策的落实引领,中国拟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实现碳达峰。以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发展模式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将步入黄金发展阶段,有望推动能源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目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而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具有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经济竞争力较强、环境影响微小等优点。受益于风电的发展潜力,世界各主要国家与地区都加大了鼓励风电发展的投资。而现今全球风电开发仍以陆上风电为主,但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距负荷中心近、土地资源占用小、大规模开发难度低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风能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2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93G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6.9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6.1GW。从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来看,截至2020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42GW,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707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35GW,分别同比增长13.85%和20.69%。

  而在国内,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风电新增装机量为47.57G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量30.67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16.90GW。从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328.48 GW,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02.09 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26.39 GW,分别同比增长11.44%和178.08%。此外据统计,2021年全球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约19.5GW,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占比达到87%。

  从数据上可见,风电产业尤其是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国内市场,2021年虽然一定程度受到国家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海上风电行业增速迅猛,但根据中国工程院的预计,中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可达到3,009GW; 同时根据各省政策目标统计,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有望超50GW,优势凸显,潜力巨大,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海上风电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集中开发的发展阶段,虽起步较晚于欧洲国家,但发展迅速。这些年,我国在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上已取得诸多突破;运维经验也得到一定的积累;同时,产业服务体系亦已逐步完善。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主要包括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风电整机厂商、风电场施工商、风电场建设运营商等,伴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产业链各环节也在不断成长和完善,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公司所处行业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公司产品供应受到下游产业链的影响,与海上风电场施工建设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而海上风电场的施工建设分区域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公司产品的供给相应受到影响。

  目前,从事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等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企业不多,行业竞争体现在技术工艺、客户品牌、产能布局等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品,凭借持续的技术开发、严格的质量控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经营管理,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及企业形象,先后与中国交建601800)、中广核、龙源振华、天津港600717)航、韩通重工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新能源、江苏新能603693)等风电场运营商,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601727)、金风科技002202)、远景能源等风电整机厂商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未来十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35GW,大约是当前市场规模的七倍;而2021年~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超过70GW,年复合增长率约31.5%,至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场的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风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由2020年的6.6%提高到21.3%。同时,根据国际能源署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测算报告,如果要达到将地球温升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需要在2050年达到2,000 GW,但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估算,现在全球装机量还不到这一目标的2%,即使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预测装机量也只能达到这一目标的13%。

  可以预见,未来各国将持续加大对海上风电的投资建设,加快推进海风市场的开发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在国内,虽然短期将受到补贴政策调整和“海风平价化”的一定影响,行业发展速度会稍有减缓,但是“十四五”期间作为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关键培育期,顶层设计逐步明朗,中国海上风电将积极推进规模化连片集群开发模式,推进海上风电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有序步入平价时代;同时,通过不断开发漂浮式等新技术,开拓海洋牧场等新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向深远海探索,实现高质量良性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顺利达成。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包括海上风电塔筒、陆上风电塔筒、海上风电桩基、海上风电导管架等,其中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为主,目前产品涵盖2MW至6.45MW等普通规格产品以及8MW、10MW以上等大功率等级产品。

  公司采购模式为自主采购,采购的原材料包括钢板、法兰、内件等,主要原材料采购基本与销售合同相对应。公司商务部签订销售合同后,结合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由技术部、生产计划管理部根据项目技术要求、客户需求编制、审核、提请材料采购需求,采购部门按需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及管理控制工作,采购的物资由质控部验收入库。

  为规范采购管理工作,企业会针对采购流程各个环节涉及的工作内容,建立并执行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控制程序,包括《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等。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根据供应商企业资质、经营规模、质量保证能力、响应速率和样品检验等资料评审确定《合格供方名录》,每年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和动态管理。钢板等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最终供应商多为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产品质量得以保障;辅材、油漆等其他材料优先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选取多家供应商比较,根据公司需求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询价采购,若需要新增供应商,公司按《供应商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评审,合格后,经批准纳入《合格供方名录》后可实行采购。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可选渠道较多、供应较为稳定,故根据原材料特性及其使用方式采用上述采购模式,可较好地配合公司的生产及业务经营。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合作稳定、业务关系良好,能够保证产品供应的及时性与质量的稳定性。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合同、客户提供的图纸方案及供货计划等组织生产,主要为大型风电整机厂商、风电场施工商、风电场运营商提供风电塔筒、桩基等定制化产品。公司商务部与客户确认供货计划后,技术部进行技术准备、图纸转化,由生产计划管理部编制排产计划,经审批后下达所有部门及各生产基地;各生产基地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经审批后开始组织生产。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公司质检人员和客户派出的驻厂监理对整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检验及监督管理。公司质检人员对于切割下料、坡口加工、筒体卷制、纵缝焊接、环缝焊接等工序都需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流程;客户或者第三方评估机构派出的驻厂监理主要对于关键部分如原材料、焊接、法兰平面、防腐、内件等进行检查确认,对产品出车间后进行总检,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以对外发货。

  在组织生产环节,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公司风电产品生产环节主要为下料、卷制、组对、焊接、表面处理、内辅件安装等,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方案进行设计、试验和生产;针对部分非关键部件制造、简单机械加工或喷涂工序等,因部件价值较低、场地及劳动力相对不足等原因,公司通过外协加工、劳务外包的形式辅助生产。同时,在订单量大、交期短的情况,公司会采用产品主体外协加工方式补充产能,以满足客户的交货需求,并通过委派生产监督员现场监造、组织多方质量验收、加工商定期考核等方式对主要外协环节进行质量管控。

  公司销售订单一般通过招投标或商务谈判方式承揽取得。通过长期生产经营,公司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并对客户业务动态进行持续跟踪,及时获取客户投资计划及项目储量,与客户协同开发、探讨风电场项目建设安排,提供必要的技术及服务支持。因此,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并由商务部通过采招平台参与项目投标,商务和技术部门估算产品成本,确定投标报价,制作生产标书和商业标书,进行投标;公司中标后,按照公司的合同签订流程,由商务部主导完成后续工作,通过管理系统将生产订单转发给生产计划管理部,后者取得相关技术图纸等资料后,由其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并向采购部提出采购申请。产品生产完成后,公司按合同约定和客户实际需求将产品运至客户指定交货地点,并根据合同条款及信用政策与客户进行结算。商务谈判方式下,主要通过协商议价或竞争性谈判等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签定销售合同,其余具体流程与招投标订单无显著差异。

  公司目前的经营模式是由公司所处风电设备零部件行业的行业特征、产品特点、市场竞争状况、上下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期间内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尽管公司有向海外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但主要客户仍集中于国内,目前暂未开展对外出口业务。相较于天顺风能002531)和泰胜风能300129)等同行业公司,公司在出口业务方面存在劣势,增长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尽管在国内风电设备零部件供应商中,公司已具备一定实力,海上风电设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与国内一些知名风电设备零部件供应商相比,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陆上风电市场占有率较低,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公司规模和生产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使公司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华东地区海上风电市场发展较快、海上风电产品需求量相对较大,公司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品,深耕华东区域,主要覆盖华东区域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华东地区,区域集中度较高。因此,对在公司区域市场风险管控能力、其他区域市场快速开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多区域市场覆盖能力、开拓能力和稳定性尚需提高,公司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制约。

  风电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具有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经济竞争力较强、环境影响微小等优势,是最有可能在未来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技术之一。

  鉴于海上风电发展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性,海上风电成为各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点战略方向,各主要国家制定了积极的长期目标。2018年以来,德国政府提高海上风电发展目标,要求到2030年德国海上风电总装机至少达到30GW,2045年上升到70GW;英国政府发布海上风电“产业战略”规划,并明确提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在2030年前达到40GW;美国宣布了支持海上风电的计划,计划扩建美国沿海地区的风力发电厂,目标完成2030年30GW 海上装机的规划;日本政府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培育成主力电源,通过制定新法律和补贴制度来支持海上风力发电事业,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 22%-24%,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0GW;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宣布该国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到450G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为30GW。韩国宣称到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2GW,2030年达到16GW。此外,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正在积极打造海上风电。

  而在国内,风电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2020年底,习主席提出的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重目标,奠定风电保持快速发展的基调。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主要海上风电开发省市已公布的“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海上风电超过50GW,系累计装机容量的4-5倍,风电塔筒、桩基的市场需求超过2000亿。随着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对风电行业的持续投入,未来风电设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巨大。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保障了风电行业的正确发展,而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未来风电市场将不断扩大。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0-202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5.0GW,年复合增长率约4%;其中,海上风电增速较快,预计新增装机容量50.8GW,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亚太、欧洲、北美洲及拉美、非洲陆上新增装机分别容量为157.4GW、68.3GW、66.6GW、10.8GW。未来几年亚洲市场的成长性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其风电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中国到2023年在全球新增风电装机的占比将维持在30%以上,始终是全球第一大风电市场。随着全球风电建设的加快,为解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清洁能源需求提供重要支撑,未来风电设备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风电开发集中在三北地区,因当地用电需求量小、配套电力输送基建落后,风电产地与消纳地出现一定空间错配,制约了风电行业健康发展。但随着政府一系列促进消纳政策的实施,以及风电远距离传输、区域开发中心转移,风电产业链逐渐完善,消纳问题持续好转。一方面,国家加大电网基建投入,并将特高压作为“新基建”重点投资建设的七大领域之一开展建设,将为风电的跨区域传输提供硬件支持,实现全面消纳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我国逐步将风电开发中心向中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通过开发中心向用电中心靠拢,进一步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公司及子公司海灵重工均系经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行业的生产厂商之一,公司曾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并被评为全省机械行业创新型先进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创新积淀,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海上风电方面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风电塔筒弹性支撑发明专利部件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工艺”、“一种大功率风机单桩套笼的组装工艺”、“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牛腿的焊接工艺”等专利授权11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项。

  公司系经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的江苏省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试点企业,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公司技术中心下设研发组、设计组、技术组、工艺组、检验组等,具体负责工艺技术研发、产品图纸转化、外联技术协同、过程质量检验等。公司主要技术人员从事风电设备零部件研发十余年,其中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且从业超过20年的技术人员5名。在多年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过程中,公司与中国电建601669)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技术中心还配备了数控卷板机、探伤检测设备等大型研发和测试装备,用于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等产品的研发、工艺改造和产品试制检测。

  公司技术中心基于下游客户需求不断改进产品生产工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开发经验,形成了技术工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由于公司主要产品均属于大型钢结构产品,日常运行外部条件恶劣,该等产品在法兰平面度、内外倾变形量控制、筒体圆度精度控制、焊接变形及焊缝棱角控制、厚板焊接及后处理、表面防腐等方面要求较高,公司在多年技术研发、工艺创新过程中,掌握了平台连接法兰焊接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大锥体厚板卷制技术、主筒体的圆度精度控制技术、厚板埋弧自动焊接后处理工艺、高质高效低成本焊接坡口工艺、海上风电塔筒表面防腐处理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制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凭借多年在风电设备零部件领域积累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工艺成果,公司所生产产品能够基本覆盖市场上各类客户的技术要求及产品特殊要求,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工艺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等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凭借持续的技术开发、严格的质量控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经营管理,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及企业形象,先后与中国交建、中广核、龙源振华、天津港航、韩通重工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新能源、江苏新能等风电场运营商,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风电整机厂商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与该等客户构筑了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对相关技术图纸进行分解、细化;同时,公司凭借过往技术工艺经验、生产加工经验,结合对于行业技术前沿、产品类型变动趋势的理解,与客户沟通优化产品技术设计,进而提升履约供货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附加值,提高公司在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等风电设备零部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对国内风电市场领先的大中型风电企业覆盖程度较高,公司客户品牌优势较为突出。

  近年来,公司根据国家风电政策导向及各地风电场核准、开发情况,积极提前布局生产基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力风电、海灵重工、海工能源、海力海上等多个生产基地,分布于如东、通州、大丰等沿海地区。同时,公司所在城市江苏南通拥有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定位于成为“风电产业之都”,通过引进上海电气、中国海装、明阳智能601615)等国内知名风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商,着力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运维、海洋新兴产业基地,为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风电塔筒、桩基等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呈现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一般情况下行业内企业综合成本结构中运输成本占比较高;近年来随着风电行业主流机型大型化趋势愈发明显,陆上运输难以适应该等需求,带来高昂运输成本,亦成为制约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业务发展的瓶颈。就海力风电而言,一方面,公司前期沿海地区生产基地的布局可以有效降低公司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公司与客户间业务黏性,有利于提升公司现场技术服务能力及售后维护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江苏作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比最高的省市之一,近海优质风电场多集中分布于南通、盐城等区域,与公司生产基地布局高度重合,有利于公司保证交货的及时性。

  综上,公司生产基地布局合理,能有效保证合同履约能力,可以灵活安排生产并及时交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公司拥有产能布局优势。

  由于风电场建设前期资本投入较大、安装施工成本较高、运行维护周期较长,下游客户在供应商评价及选择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具有较大经营规模且历史业绩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因此,规模优势在风电设备零部件的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公司生产基地陆续布局、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及企业形象,企业产销规模及经营能力持续提升。

  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支撑结构,属于大型钢结构产品,其日常运行环境较为恶劣,行业内一般要求该等产品可靠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同时,该等产品关系风电场建成后运营维护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引致下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十分谨慎。作为对供应商的考评,经营规模是对工艺创新能力、生产加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交货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能力最好的保障。在多年的市场拓展过程中,公司与行业内主要风电场运营商、风电场施工商、风电整机厂商建立并维持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设备投入及工艺创新、稳定的历史业绩表现、及时的交货履约、优质的市场服务,取得下游客户信任,增强市场订单获取能力。公司规模优势比较明显。

  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支撑结构,其产品质量关系风电场建成后运营维护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与下游客户运营效率密切相关。下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重点考核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力,会优先考虑具有较大经营规模且历史业绩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公司秉承“质量为本、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积极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现已建立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检测入库、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根据质量控制方针、目标,将各项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体系的措施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和主要负责人员,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和指导,并建立了质量管理评审和问责制度,落实责任,从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

  目前,公司已通过EN1090欧盟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3834国际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子公司海工能源已获得挪威-德国DNV GL船级社风电塔筒组件认证;在国家相关质量规范和技术标准基础上,公司还借鉴国际质量体系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验,在生产过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并通过《质量保证手册》、《质量管理制度程序文件》、《质量管控工艺规程》等内部制度将相关经验固化为标准操作规程,为公司持续稳定的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保证。

  公司作为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等风电塔筒零部件行业主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口碑与质量运行业绩,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进而为公司业务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2021年,受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反复震荡影响,全球经济走势前高后低,呈现“类滞胀”。而在国内,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保持稳步恢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经济增速保持领先地位。

  2021年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受益于国内海上风电项目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公司产品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58亿元,同比上升38.93%;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268.23万元,同比上升80.80%。

  报告期,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于2021年11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54,348,000股,募集资金总额3,296,749,680.00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不含税)191,447,207.29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105,302,472.71元。募集资金已于2021年11月19日划至公司指定账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于2021年11月19日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1]第ZA15839号《验资报告》。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和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等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126,666,886.79元;拟使用部分超募资金人民币50,000万元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16,7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超募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相关事项及后续进展公司已发布相应公告。

  报告期,公司完成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选举产生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和第二届监事会。

  报告期,公司对《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进行相应修订,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

  报告期,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各项法规、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三会一层”治理沟通机制,发挥独立董事、监事的外部监督作用,落实内部审计各项工作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报告期,公司严格按照《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通过专线电话、现场调研、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等多渠道,加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将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前瞻性技术研发为动力,坚持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将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向市场,充分发挥技术工艺、客户品牌、产能布局、经营规模、产品质量等优势,在公司的工艺技术、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公司现有产品及产能结构,确保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设备制造板块:在海上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公司的战略研判,精准布局国内各大沿海发达省份,不断扩张产能,丰富产品结构,同时,立足于国内市场,稳步开拓海外市场,聚焦主营业务,将公司打造为行业领先的高端能源设备制造企业;

  2、施工及运维板块:海上风电行业的快速成长,势必带动海上风电施工建设和海上风电后市场运维服务的繁荣,公司从长远发展考虑,瞄准相关板块积极布局,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3、新能源开发板块:通过与产业链下游的深度合作,适时参与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实现产业链业务的延伸拓展,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海上风电的平价进程,推动产业迎来大兆瓦时代,而公司产品也将受到此趋势影响。未来配套大兆瓦机型的产品因自身重量、直径等因素,在内陆厂区生产运输将会大为不便,故未来公司将积极调整现有产能结构,以适应大兆瓦产品的开发生产;同时,有序审慎的在沿海便于运输的地区进行新产能布局,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作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并逐渐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包括研发资金保障机制、技术合作机制、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公司多年的技术储备、开发经验及技术人员的创造热情,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自主研发优势。

  未来公司将抓住国内外风能快速发展的契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超越客户要求的产品性能为目标,通过跨部门项目管理的方式,努力提高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效率,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和市场洞察能力,使公司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研发、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不断健全和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和统一工作流程和员工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完善分配制度,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同时,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精简管理层次,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指令的有效执行。公司将根据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和整合业务部门与控股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建立适合于公司发展的管理架构,使管理有序、高效、精干。

  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机制。

  (1)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创造有利于每个人发展的平台,使员工工作和生活在和谐人文环境中,既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又有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氛围。公司将继续完善员工招聘、考核、录用、选拔、培训、竞争上岗的制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出团结、高效、敬业、忠诚、开拓、进取的员工队伍,有效提高团队战斗力和企业凝聚力。

  (2)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是引进具有创新意识、专业知识扎实的科技人才,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国际化素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具有全局观念、综合素质强的管理人才。

  (3)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不同部门、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向下游整机厂商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延伸。目前公司已在风电设备零部件领域延伸布局,拓展机舱罩的产品业务线,已有样机产出;此外,公司与上海电气、如东县国资委下辖投资平台协商合作设立如东力恒风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拟从事风电场运维服务业务;同时,与中天科技600522)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从事海上风电工程承包业务,承接海上风电基础施工、维护等工程服务。未来,公司将对经营、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继续开展产业链拓展,优化丰富公司业务结构。

  2022年,风电平价时代已全面开启,随着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给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带来降价的压力和风险。如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承压且公司不能通过有效的内部定额优化和控制来加强成本管控,将对公司的毛利率和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

  公司将加强成本管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和开展战略合作,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海上风电开启“大兆瓦”时代,对于公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兆瓦产品因重量和直径等因素影响,公司现有的部分生产基地将面临运输不便和需要改造调整的情况,同时,公司在沿海港口周边拟新建的生产基地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如公司不能妥善安排产能布局,尽快完成调结构扩产能任务,则存在面临产能不足的风险。

  公司将继续进行“扩产能、调结构”任务,保障公司港口周边产能的顺利释放;同时,积极寻找沿海地区适合的地点进行新产能布局。

  在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存量日益减少、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力度加大并努力减少碳排放量的综合影响下,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风电行业的发展。公司现阶段业务集中于国内,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对电价的补贴逐渐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2021年6月发布的《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将不再进行补贴,新核准(备案)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备条件的可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风电行业投资节奏短期内可能有所放缓。如果未来国家对风电行业开发建设总体规模、上网电价保护以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降低,将对风电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公司存在因产业政策调整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及时研判市场趋势,紧跟政策及行业发展方向,来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板、法兰等,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公司销售合同定价系参考原材料价格、产品规格型号、工艺难度、市场竞争状况等综合确定,但受资金安排、项目实施进度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项目钢材类原材料采购时点与销售合同报价时点存在差异,从而对公司部分项目毛利率和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未来上述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发生较大变动,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公司采取了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产品的定价采用成本加成模式;同时,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战略合作,发挥规模效应、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稳定原材料的采购。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新能源设备及零部件的行业技术升级、工艺改进日益加剧,同时风电行业平价上网的压力导致下游客户对成本控制不断加强;同时,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量较多,其转向风电塔筒、桩基等零部件生产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公司面临部分行业内企业及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如果公司不能继续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产品技术升级与规模提升,持续提高在风电设备零部件领域研发、生产、销售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公司将继续发挥在工艺技术、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

  公司生产的风电塔筒、桩基等产品体积和重量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吊装、组对、焊接、表面处理等环节存在安全风险。如果公司在安全生产员工培训、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疏忽大意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保障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公司主要产品风电设备零部件具有产品差异大、质量要求高、供货周期紧等特征,制作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存在较高的技术工艺壁垒。除已申请专利的核心技术外,公司所掌握的部分核心技术以技术秘密等形式存在。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专利保护措施不力,将存在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亦将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风电塔筒、桩基等属于大型钢结构产品,需要材料工程、机械自动化、工业设计、工程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随着国内外风电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海上风电行业的快速增长,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开发、设计、建设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未来如果公司该等现有其他核心人员出现流失,将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增强对公司重要技术的保护措施,为公司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随着风电产业下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如果公司不能在产品技术方面持续投入,在与客户进行技术沟通过程中不能及时把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发展趋势、及时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随着风电产业下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若公司在该等技术发展过程中,无法在工艺设备研制等方面实现迭代升级,把握风电设备零部件行业向更大兆瓦、中远海发601866)展的趋势,则存在丧失技术领先优势、核心工艺落后、被淘汰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市场开拓、业务发展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加强对新技术的关注和跟踪,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