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克莱特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4-26
 半岛体育app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通风机、通风冷却系统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配件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从事轨道交通通风冷却设备、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海洋工程和舰船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机、制冷风机等中高端装备行业通风设备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检修服务,其中牵引动力系统冷却通风机主要用于牵引电机、发电机、柴油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动力机组的通风冷却。公司以提供低碳

  半岛体育app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通风机、通风冷却系统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配件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从事轨道交通通风冷却设备、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海洋工程和舰船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机、制冷风机等中高端装备行业通风设备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检修服务,其中牵引动力系统冷却通风机主要用于牵引电机、发电机、柴油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动力机组的通风冷却。公司以提供低碳冷却方案、服务未来绿色能源为发展战略,致力于提供高可靠、高效率、低噪声、轻量化为核心技术特点的单一目标或多目标集成的工业装备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截止本报告期期末,公司拥有专利125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外观专利9项,同时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直销模式,主要客户为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风电、燃气轮机、核电等)、海洋工程与舰船、冷却塔和空冷器及制冷等行业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商务谈判、主动业务推广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谈判成功后,通过与客户签署合同/订单方式开展业务。公司根据客户合同或订单情况,组织采购和生产,按客户要求的参数、数量在规定的交货期内进行交付。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机、板材型材(不锈钢板、碳钢板、铝型材等)包装材料及其他标准配件(如螺丝、螺栓等)等。公司采取“年度计划采购”和“订单驱动式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物料采购。对于常用的标准化原材料(如标准配件、辅助材料、包装耗材等),公司于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根据年度销售计划预估确定采购数量,据此与供应商协商确定采购价格后,根据销售订单及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单采购。对于定制化风机所使用的对应原材料(部分电机、板材、型材等),由生产调度中心根据销售订单及生产计划并结合公司现有库存情况进行LRP运算生成采购订单,随后由采购部门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询比价,最终选定供应商并进行采购。公司结合行业国家标准和生产技术、工艺路线、产品技术指标,制定进厂原材料验收标准,采购部跟踪进度完成采购计划。

  中高端通风冷却产品主要为非标特殊设计产品,公司采取按订单生产的模式,符合产品及行业特性。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结果进行物料采购、

  组织生产,按客户要求的参数、数量在规定的交货期内进行交付。公司产品在ERP中下达销售订单,通过MES系统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分析工序在制等,解决瓶颈工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公司部分产品需要进行电镀等表面处理,公司不具备电镀等加工能力,需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外协加工。同时,基于成本控制、高效利用现有人员设备等生产要素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将少量机械加工、焊接、表面打磨、表面处理等非核心生产工序进行劳务外包或外协加工的情况。

  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二、主要经营情况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主要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风机、能源通风冷却设备、制冷风机、特种工业通风机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其配件。公司长期坚持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提供高可靠性工业装备环境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以高可靠、高效率、低噪声、轻量化

  为特色达成单一目标或多目标集成的通风冷却方案。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顺应时代与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种类,深入挖掘中高端应用市场及应用领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报告期内,实现了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长。具体如下:

  (1)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公司2022年度营业收入较2021年度增加7.74%,主要是公司订单稳定增加,公司新开发的EC产品、集装箱船用产品等形成的销售收入较同期增加所致;营业成本2022年度相比2021年度增加8.52%,主要是由于本年度营业收入增加而增加。

  (2)利润:营业利润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加了11.87%,净利润2022年度比2021年度增加了9.69%,主要原因为销售收入增加的影响。

  公司长期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等中高端装备行业,为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提供通风冷却产品配套服务。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及政策支持,也为相关上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21年1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这项通知还给能源产业加上了各地方在“十四五”期间提高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比例的刚性要求。这项对新能源行业具有倾向性的强力政策,毫无疑问将进一步推动未来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了达成双碳战略目标,我国将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另外,《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刚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持续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

  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此背景下,公司将牢牢抓住市场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风机行业是中国通用机械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装备制造业中承担为石油、化工、环保、公用工程、国防等领域提供配套装备的重任。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风机行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度拓展期,为推动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市场优势为行业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传统应用领域外,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型干法熟料技改、冶金工业的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等20多个潜在的市场领域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业4.0”中提出对传统工业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以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的发展,通风系统设备行业当中传统加工工艺将获得发展,针对复杂叶轮叶片的数据的加工技术、叶轮自动焊接技术等精准制造技术将逐步得到应用。新一代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正在推动风机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风机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运行控制和风机性能预测,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风机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由于风机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海洋船舶、航空航天和工业制冷等众多领域,因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风机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产品技术含量、成套性及其在大型工业流程中的重要性,风机产品可以划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中高端风机产品对设计、生产加工的要求较高,因此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司长期聚焦于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冷却塔和空冷器、制冷等中高端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凭借自主研发且应用于不同场景和工况的产品、产品优异的品质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得了各细分行业龙头客户认可,且已与多家优质客户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风冷却产品设计使用寿命均为10年以上,部分特殊

  行业如核电行业要求产品设计使用寿命最长可达60年。公司产品受通风冷却设备使用寿命及更新换代周期因素影响较小,市场空间主要取决于下游产业的发展。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及市场空间如下:

  2023年已进入“十四五”中期,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铁路建设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坚持高质量发展。

  2022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大,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前行的脚步并未停歇。据RT轨道交通统计,2022年中国内地有20个省/市,34条轨道交通线(段)开工建设,新增开工里程777.35公里,总投资额超过4484.99亿元。按制式划分,在2022年新增开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亿元;市域铁路制式有10条线亿元;有轨电车制式有2条线亿元。具体如图所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6.3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1.1公里/万平方公里,复线万公里,复线%。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2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信息显示,预计“十四五”后三年城轨交通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快速发展期,根据现有数据推算,“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运营城市有望超过60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持续扩大,在公共交通中发挥的骨干作用更加明显。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万公里,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新能源装备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核电及燃气轮机等相关通风冷却产品,上述行业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受新冠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过去一年不少计划开工的新能源项目陷入阻滞,全国风电装机数量大幅下滑,光伏装机也不及预期。2023年伊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新能源开工热潮。根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从2022年招标情况看,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有望重拾高增长;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攀上历史新高。

  “双碳”目标下,风能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主要作用。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未来5年,全球将新增557GW的风电装机容量——意味着2022年至2026年,未来全球每年将新增110GW的风电装机容量。

  2022年1-5月,风力发电行业运行平稳,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发电量稳步增加,投资规模稳定。全国风电装机容量33936万千瓦,同比增长17.6%;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082万

  《中国风电整机商风机订单量排名:2022年度数据统计及分析》2022年度中国风机订单量再创新高,达到93.8GW。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风电行业的支持,也反映出风电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十四五”期间,风电开发坚持消纳优先,加强就地利用,稳步有序开发海上风电。2025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5.4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5.1亿千瓦,海上风电3,00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约5.1亿千瓦,分散式风电3,000万千瓦。“十四五”新增陆上风电装机2.89亿千瓦,其中约1.3亿千瓦布局在东中部地区,占新增装机的45%;新增海上风电2,4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聚焦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根据山东省风电发展规划,规划装机容量3,5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开工规模1,300万千瓦,并网500万千瓦,按海上风电常见机型12MW/台测算,十四五期间装机规模3个亿左右,开工规模6个亿左右。

  燃气轮机(GasTurbine)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目前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呈现增长形势,并且将在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以及环保政策的带动下长期保持。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燃气发电、船舰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能源、国防、交通领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核心装备。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工电器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增速表现不一。其中,燃气轮机增速较快,为31.88%,产量同比增长达145.79%。不难看出,我国燃气轮机市场新一轮热潮即将来临,有望形成爆发式增长。国内燃气轮机市场的发展取决于两大因素,天然气供应的增长和天然气价格。由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需要,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在不断上升。

  燃气轮机应用领域广泛,并且具备突出的燃料灵活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预计燃气轮机产业未来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69.7十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33.1十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同比2020年上涨3.42%。

  燃气轮机可以取代运行在煤炭或石油上的热力设施的旧技术,是因为天然气的碳密度低于其他传统燃料类型,所以政府都希望减少碳足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燃气轮机市场的增长。因此预测未来中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预计到2026年的中国燃气轮机市场的规模会达到2,051.3亿元。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至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8-10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核电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到2035年,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装机有望达到2亿千瓦以上,占到全国发电量的10%-15%。

  我国核电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形成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时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小型反应堆研发和示范工程准备在积极推进中。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4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

  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去年1—11月,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780.4亿度,同比增长11.1%。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较十年前的约2%有了大幅度提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增长,发电量将大幅增加;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

  2022年,我国核准核电机组10台,为2009年以来核准机组最多的一年。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已核准核电机组共有83台,总装机容量8914.874万千瓦。我国在运、在建、核准核电机组分布在东部沿海24座核电站,其中漳州、惠州、霞浦、三澳、徐大堡等5个核电站为新建核电站,尚没有在运核电机组。我国核电站分布在东部沿海8个省份,自北向南分别是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各省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及装机容量情况如图所示

  我国大陆各省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情况(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资料来源:中国核电601985)网)

  未来10年到15年,山东省将积极推进先进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应用,重点推进烟台、威海沿海核电项目建设,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

  局面;依托核电项目建设,全力培育一批核能特色产业集群,公司借助山东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政策,在海阳、乳山等地设立公司,大力开展核电业务。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将中国打造成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为618亿元,同比增长40.58%。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将达到740亿元左右。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将达808亿元。

  我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随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量增加而增加。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持续增加,新增项目为854项。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将达868项。

  船舶工业是一个周期性很明显的产业。纵观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间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的周期波动,其间每3-5年将出现中短期的波动。自2008年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调整以来,期间虽有起伏,但目前总体上还处在产业调整周期的低位。当前全球运力接近17亿载重吨,运力总量和结构性过剩矛盾较严重,消化过剩运力将需要一段时间。就未来调整方向来看,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相对旺盛。同时,节能环保的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将是市场需求主体,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需求将保持旺盛,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轮、远洋渔船需求增长将较为明显,更多的市场增量将来自技术复杂船型。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我国船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新的突破。24000TEU集装箱船、17.4万立方米大型LNG等高端船型实现批量交船。

  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国将着力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发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中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到2027年中国海工装备市场规

  2023年或开启新一轮船舶集中交付周期,更新替代叠加环保新规或将加大及加快船舶集中交付需求,包括:

  (1)基于上一轮新船集中交付时间在2003~2011年,考虑到船舶的一般使用寿命在20~25年,意味着2023-2036年“以新换旧”的替代需求将促使船舶迎来新一轮集中交付周期。

  (2)在“双碳”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环保新规:主机功率限制、减速航行以降低燃油消耗、拆解报废等将于2023年生效。当前绝大多数船龄在18年及以上的船只均不满足环保要求,意味着环保新规实施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船舶更新换代需求。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包括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LNG船舶、豪华邮轮等均有风机产品应用,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下游领域的不断发展,预计将进一步带动相应品类高端通风冷却产品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海洋工程与舰船领域业务规模将保持增长。

  我国冷却塔市场起步晚,但发展稳定增长,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冷却塔会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GrandViewResearch调查机构的最新报告,到2025年,全球冷却塔市场预计将达到48.5亿美元。在发电厂,特别是热电厂,冷却塔用于消除电厂废热。随着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电厂的数量也将增加,由此带动相应冷却塔市场的增长。

  冷库是整个冷链的核心节点,也是是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起到储藏、转运的功能。当前,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0.13立方米/人,在全球各国人均冷库容量中的排名较为靠后,人均冷库容量只占美国的1/4,国内人均冷库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冷库建设规模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从我国近两年冷库行业相关政策来看,政策的要点在增加冷库数量以及提高冷库设施水平。其中提到适当增加定点冷库数量、重点支持建设通风贮藏

  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以及预冷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等。由此来看,我国冷库行业建设的支持性政策较多,预计冷库行业建设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2022年,受新冠疫情及疫苗运输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生鲜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冷链物流需求提升,叠加食品加工及物流冷库方面的生产和流通规模的增大,对冷库设备需求也呈现上扬的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制冷、空调设备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首先经济形势好转后,设备的延迟需求将全面爆发;二是我国商用冷链仍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尤其是冷库建设在扶贫大背景下将不断提速;三是疫情影响下,催生了部分设备的快速发展,例如疫苗普及对冷藏车、医用冷柜等设备的需求迅速增长,生鲜电商火爆下前置仓迅速扩张等。根据行业规模以上销售收入历史增长率,预测未来到202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冷、空调设备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至3,275亿元。近年来,随着制冷行业的不断发展、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以农产品及食品冷冻冷藏用制冷风机为代表的中高端制冷行业配套风机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三、未来展望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与中国中车601766)开始合作,轨道交通装备牵引系统通风方案已历经设计开发、验证、试运行、批量装车、车辆长期运行、检修,拥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实战能力,同中国高铁国产化进程一道共同成长。同时,伴随“中国高铁”作为国家名片,公司已在轨道交通海外市场取得成效,如公司与西屋制动、ProgressRair的合作、为中国中车配套的“埃及斋月十日城”项目等。

  未来较长时期内,随着交通强国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全球国际间跨区域合作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极大推动全球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快速建设,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也将日趋强劲。未来,随着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成功进军欧美澳高端出口市场以及国外基础建设升级,将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装备配套风机产品的市场空间。不同机车(内燃、电力)、动车组、城轨列车的车型设计不同,单位列车所需配套通风冷却产品数量及售价有所不同,难以对未来市场空间进行准确测算。但整体而言,随着未来轨道车辆市场全球需求量的稳定增长,轨道交通细分领域通风冷却设备的景气度将会持续稳定,未来铁路轨道交通领域通风冷却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船厂首次在接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上全面超越日韩船企。2022年中国船厂在全球市场份额达47%,超过日本和韩国的总和。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船厂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达到47%,超过日本和韩国的总和。2022年1—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算分别为3,087万吨、3,740万吨和10,444万吨,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8%、54.3%和48.7%,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集装箱船细分市场:2022年,全球集装箱船市场新船成交量较往年比仍是旺季,但与上年异常火爆的市场行情相比明显回落。2021年因多种因素叠加,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虽然有所减少,但集装箱船依旧是造船市场主力成交船型。根据克拉克森

  统计,2022年共计成交集装箱新船350艘、265.75万TEU(2,890.32万载重吨),以艘数和TEU计算,分别比上年下降40.1%和38.9%。集装箱船市场整体需求收窄、供给增加,运价上涨动能不足,市场充满挑战。从船队运力供给端看,2020年以来新签的大量订单使得未来2~3年将面临新船集中交付,导致运力充足,市场供大于求。现有在手订单仍然可以保持2-3年的制造周期。

  汽车运输从细分市场:2021年中国汽车海运出口量飙升至创纪录的160万辆,较2020年同比增长104%,其中对欧洲地区的长运距出口显著增加。全球汽车运输船市场在经历了2021年的强势反弹后,2022年继续加快复苏,近期汽车运输船期租租金已经打破金融危机前的纪录并创下历史新高。与其他细分航运市场一样,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汽车运输船市场已驶上快车道。今年前10个月,全球成交的汽车运输船新船订单中,我国船企的市场份额高达83%,稳居世界第一。

  综上及前述第四节二、(二)行业情况中对造船行业的表述,全球贸易利好和环保政策将加速船舶周期的到来;另外老船也因效率低、成本压力等因素,也面临要替换更省燃料、更经济的船;2023年生效的EEXI(EnergyEfficiencyExistingShipIndex)与CII(CarbonIntensityIndicator)标准将加速船东换船进度。据船舶工业协会统计,当前我国船企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2.7年,部分企业交船期已排至2026年,年均造船完工量有望保持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

  利好消息:中法又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4月6日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据悉,此次订单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

  公司生产的舰船海工用风机是公司的优势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海洋工程装备用发动机

  组、舱室空调通风、散热,钻井电机散热,造船工作面送风、排烟、排尘等。公司通过了欧洲ATEX认证和中国CCS、法国BV、美国ABS、挪威DNV、德国GL等国际船级社的认证,长期为大船重工、中集来福士、中远、中海油等大型企业配套产品。

  3.1风电领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大环境下,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行业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2848万千瓦,同比增长16.6%。我国已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在落实我国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风电是必由之路。

  未来,风电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2021年四季度开始,海上项目的密集投产燃爆了行业期待,行业对于年度海上风电并网容量的预测也由年中的8-10GW上升至年末的18-20GW。目前看来,在平价压力与机遇下,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表现出超强的弹性和巨大的潜力。

  核电是优质的清洁能源,低碳高效优势显著。核电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之下,技术进入第三、四代领域,尤其是在2021年12月,全球首座采用第四代技术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成功,我国四代核技术已迈入安全高效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中国核电在建装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由此可见,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空间大。

  公司从2009年开始为核电厂提供应急发电机组冷却风扇产品。供货了除了第一代秦山核电站外的核电应急柴油机发电机组通风机,从2009年以后基本垄断此类设备配套用风机市场,累计供货超过1000多台套设备,广泛应用于中广核、中核、国电投等工程公司项目。作为核电站关键辅助设备之一的核电通风系统设备(HVAC),在保持核岛、常规岛和辅助厂房设备正常运转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021年公司取得了《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许可证》和《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公司牢牢抓住山东省十四五期间规划,紧扣山东省海上风电重要战略机遇。伴随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风力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风电整机配套的通风冷却设备市场空间将快速增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3.3燃气轮机领域: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下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燃气轮机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机组设计、高效清洁燃烧等关键技术,开展燃气轮机整机试验,突破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和设计技术等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瓶颈,自主研制先进的微小型、工业驱动用中型燃气轮机,全面实现燃气轮机关键材料与部件、试验、设计、制造及维修维护的自主化,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燃气轮机潜在市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到2020年,全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装机容量将达到5,500万千瓦,未来五年我国新增燃气轮机装机量约为1,600万千瓦。在燃气轮机领域,风机产品作为冷却风机模块,用于为燃气轮机相应的区域提供冷却空气。目前,我国燃气轮机市场被美国GE公司、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三家公司垄断,其中美国GE公司在2015年收购阿尔斯通后,已经占据了我国燃气轮机领域50%的市场份额,公司为GE公司在国内燃气轮机配套风机的唯一供应商,这将为公司在燃气轮机领域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4、冷却塔、空冷器领域:“十四五”期间,冷却设备行业发展将从追求“量”转变为重视“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建设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冷却设备行业生态圈。据辰宇信息咨询市场调研公司最近发布-《全球及中国冷

  却塔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冷却塔市场规模大约为202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将达到289亿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5%未来随着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电厂数量的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家用和商用领域建筑市场的活跃性大幅提高预计将会推动冷却塔产品的需求,根据GrandViewResearch调查机构的最新报告,到2025年,全球冷却塔市场预计将达到48.5亿美元,冷却塔和空冷器行业应用产品将有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行业呈增长大势,特别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冷链作为重要的运载保存方式,受到政府及市场的极大重视,一定程度上新冠疫情对冷链产业发展打了一剂“催化剂”。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规划聚焦“6+1”重点品类,包括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23年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该政策提出深入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在重要流通节点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进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大型冷藏保鲜、仓储物流等保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工程新建项目十分火热,2023年,我国多个省市均有冷库新建项目工程。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中国对于冷链物流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预计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而拥有资金、技术和客户优势的行业龙头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制冷风机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食品加工行业,制冷行业是我们公司自创立至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的优势行业,公司采用自主专利技术“铝合金压力铸造的前掠式轴流风机”研发了全系列制冷风机,叶轮由铝合金压力铸造而成,采用不锈钢风筒,防潮、耐低温、强度高,而且表面光洁卫生,也可应用于蒸发式冷凝器;研发的全不锈钢风机更适合冷链行业的食品安全要求。公司的制冷风机产品现已全面实现系列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具有风机排风量大、制冷效果好、噪声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电耗省、运行平稳等特点。产品长期供货给大连冰山、烟台冰轮、四方科技603339)、雪人股份002639)等冷冻行业的龙头企业。

  综上,《中国制造2025》中10大重点领域,与公司主要相关的包括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农业机械(冷链物流装备)。公司相关产品与上述国家规划领域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必将给公司带来持续性增速发展的机遇。

  公司秉承“提供低碳冷却方案服务未来绿色能源;致力于提供智能化、高可靠的工业装备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的发展战略,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决策,重点发展轨道交通、风电、核电、电站、石化、舰船海工、制冷等行业应用领域,拓展节能、储能方向的战略布局,实现主体业务快速稳定增长。

  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带领下,聚焦主业发展,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的增长。

  随着国家积极推进落实“双碳”目标相关政策和举措,在装备领域的能效、环保等要求愈发迫切,公司主业布局于风电、核电、轨道交通、冷冻冷链、石化等领域的中高端装备产业,通风冷却设备需求愈加旺盛,高性能通风冷却设备优势愈发明显。公司将抓住契机,聚集行业领先人才,持续提升设计研发和测试能力、提升智能化制造能力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快速、精准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实现“双碳”目标尽一份责任。

  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培育综合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人才,形成健康的人才梯队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合理地挖掘、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等方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新能源研发中心项目投入使用,提升设计研发、计算测试能力,提高研发效率和效果,快速、精准完成研发计划及研发项目申报。

  推行事业部运营模式,激发团队自我管理积极性,提升质量、成本、交期的综合能力。

  强化市场布局,进一步推进国内外市场开发,贴近客户服务,合理布局产品销售网络,进而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同时稳步推进国外市场开发,实现欧美等地区业务增长。

  截止本报告披露之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家重大项目领域的具体相关政策可能存在变化,总体而言,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或经营计划不存在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四、风险因素

  亚太科技:拟投建年产2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 推动铝产业链绿色升级

  AI集体崩了!新能源、光伏赛道大爆发,什么信号?3只眼科股20CM涨停!

  限售解禁:解禁375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51.0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